原标题:聚焦残运会·运动追梦 | 林穗玲:坐着轮椅也能“飞翔”
(相关资料图)
(记者/刘晓丽见习记者/苏诗琪)边运球边操控轮椅前进或刹车,轮椅快速变向发出摩擦声......4月15日下午,广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轮椅篮球决赛完成了最后一场比赛,林穗玲所在的广州队最终取得了冠军。
轮椅篮球是一项主要针对下肢截肢、小儿麻痹症或脊柱损伤人员开展的运动。轮椅就像是运动员的“双腿”,比赛中他们要把腰部、脚与轮椅绑在一起,在“人椅合一”的攻防中展现精湛的篮球技术,是残疾人运动中最具观赏性的比赛项目之一。
林穗玲正是通过轮椅篮球这一运动重写了自己的人生。
林穗玲第一次参加广东省残运会。(宋少航/摄)
不服输,以轮椅篮球追梦
林穗玲出生于河源,六个月大的时候,因脊髓灰质炎导致腿部残疾,从此不能正常走路。到了上学年纪,与健全人的不同曾使她敏感自卑,“那时,我很害怕去人多的地方”。
转机出现在2008年。正在读高二的林穗玲,参加了当地残联组织的残疾人运动员选拔活动,并且顺利通过了考核。林穗玲还记得第一次踏进球场,看轮椅篮球运动员训练时的惊奇,“原来篮球还可以这么玩,好酷!”
林穗玲正在投篮。(宋少航 摄)
万事开头难,轮椅篮球更是如此。相比健全人篮球,轮椅篮球更具挑战性,轮椅就像是运动员的“腿”,比赛中的进攻防守都需要通过操控轮椅实现,加速、紧急刹车、转弯等动作全靠一双手来“磨”,必须要达到人、椅、篮球合一的境界。
轮椅篮球运动员要经历双手多次起血泡、长老茧,直到练就一双“铁掌”,才算是熬过第一关。“刚开始那几年很辛苦,如果吃不了苦,估计就留不下来了。”林穗玲告诉记者,自己的身高在运动员中算是比较矮,完全没有先天优势,一开始并不被教练和队员看好,但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林穗玲顶住了高强度训练,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篮球带给我很大的改变,就是让我变自信。”林穗玲坦言,在没有接触轮椅篮球之前,对未来很迷茫,但是自从开始成为运动员,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了清晰目标。
不放弃,战胜困难和瓶颈
事实上,接触轮椅篮球的头三年,林穗玲时常感到困惑。“那时很少说话,时常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林穗玲说,陈琦教练的鼓励和支持,让她重新振奋精神,更加坚定了轮椅篮球这条路。
刻苦的训练让林穗玲的篮球技术不断精进,但心中的恐惧却一度限制她的发挥。“以前在防守的时候特别害怕对方队员靠近,内心不够淡定,把握不好节奏。”林穗玲把这一点归结为自己心理素质还不够强大。
针对这一点,陈琦教练在训练中让其他队员对在防守中的林穗玲进行阻扰,例如故意拍打、碰撞等,以此来锻炼她的临场应变能力。除此之外,林穗玲也积极阅读教练推荐的书籍,学习更好的控制情绪,慢慢地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
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在2019年,林穗玲又遇到篮球生涯中的新瓶颈:由单手投篮改为双手投篮。林穗玲坦言,“最初自己无法接受投篮动作改动,甚至有抵触情绪,改动作后,感觉完全忘记了如何投篮,状态很低迷。”
据陈琦教练介绍,更改投篮动作是必须的,随着年龄增长,运动员的腰功能会变差,导致发力很难,为了保持竞争力,就必须由单手投篮改为双手投篮。幸运的是,在教练及队员们耐心的帮助、开导、鼓励之下,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训练,林穗玲终于突破瓶颈,投篮命中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向生活比个耶!”小组赛结束后,陈琦教练为广州轮椅篮球队拍照留念。(苏诗琪 摄)
“瓶颈期的时候真的很难受,但是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林穗玲说,最困难的时候,教练和队友们一直都在身边鼓励,团队给了她很多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不停止,继续走下去
17岁时,林穗玲从河源来到广州开启了轮椅篮球生涯,至今已过去了整整15年。期间,林穗玲先后进入了广州市女子轮椅篮球队、广东省女子轮椅篮球队、国家女子轮椅篮球队,并在2021年的东京残奥会上,作为队长带领队伍拿到亚军,创造了中国轮椅女篮在残奥会的历史最佳成绩。
从小镇走向全国,从普通队员成长为队长,林穗玲各级别比赛都参加过,但参加广东省运会还是第一次。
她告诉记者:“我很期待,各地参赛运动员里,有很多是曾经一起奋斗过的队友,也有很多老朋友,特别有意思。”最终,在4月15日的决赛中,林穗玲所在的广州队实力更胜一筹,顺利取得了冠军。
林穗玲在比赛中。(宋少航 摄)
在本次省残运会之后,林穗玲还将参加6月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2023年轮椅篮球世锦赛,她表示:“目标是带领球队打进前四名,力争金牌。”
谈及未来,林穗玲说,虽然参加残奥会并且拿到奖牌的梦想已经实现,但是自己对轮椅篮球的热爱一直没有变,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会继续打下去。(刘晓丽 苏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