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临汾消防: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在山西留下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52处,高居全国第一;世界文化遗产3处,位列全国前茅。在山西大同就有着数量众多的知名古建筑,如何提升古建筑防范和抵御火灾的能力?
今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严寺古代防火
“代言人”螭(chī )吻
带大家找答案
螭吻是
传说中龙的第九子
你肯定要问了
什么是螭吻?
它有什么作用?
……
屋脊两端稳稳坐着的就是
今天的主人公
又名鸱(chī )吻、鸱尾
传说中的它口阔噪粗
平生好吞火
喜在高处东张西望
因这些“个性”
古人为象征和寓意
就把它建筑在屋顶两端
用以保佑房屋免受火灾侵害
全国古建的屋顶上基本都能
看到它的身影
华严寺大雄宝殿上的螭吻
堪称是螭吻界的“姚明”
身高4.5米
它的“守护”时间已近千年
为了让它们继续“守卫”
还要靠现代化力量
01
人人都是消防宣传员
“不管您在哪个景区游览,都不能携带明火、抽烟、随地扔烟头,尤其是像华严寺这样全是木结构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好几千年的文物毁于一旦,对人类文明是巨大的损失。”华严寺讲解员对游客说。她们利用解说工作的优势,将消防小提示、小知识融入到讲解中,时刻提醒游客注意消防安全。
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充分考虑到讲解员在旅游景区的工作流动性、讲解专业性、宣传持续性、游客亲近性等特点,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将讲解员队伍打造成除消防救援队宣传骨干、消防志愿者之外的第三支专业消防宣传力量。支队定期对华严寺讲解员普及景区防火须知,真正让讲解员对景区防火工作做到心底清、情况明,让她们成为景区消防工作的“活地图”,在游客游览期间适时向游客进行消防知识宣讲,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充分了解景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02
人人都是消防员
“普光明殿发生火灾,消防安保人员马上展开扑救。”火情就是命令,只见安保人员打开防火栓门,迅速取出水龙带、水枪;一人快速向火场方向铺设水带,将水带一端与水枪连接,一人将水带与最近消火栓链接,连接完毕后, 两人握紧水枪,对准“火场根部”进行灭火,其余人员有序组织疏散游客。演习过后,安保人员迅速整理水带,并盘好至最初的模样,整个过程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动作熟练、行动迅速。
微型消防站副站长说:“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经常对我们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施操作培训、定期还会开展实战演练、每逢重大节日还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所以我们的团队才能对‘火灾’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
03
警示提示全覆盖
走进华严寺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巍峨的殿宇,而是“关注消防生命至上”和“华严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及安全疏散图”的宣传展板,站在展板前,就能对华严寺消防器材配置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再往里走,除了能欣赏到辽金时代绚烂的文化瑰宝,“禁止吸烟”“应急疏散通道”“消火栓指示牌”“古建筑消防安全提示”“消防疏散图”等标识也随处可见,可以让消防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提高防范意识,也使进入景区的游客安全感倍增。
快到华严寺大雄宝殿的时候抬头望,今天的主人公就蹲守在大雄宝殿的屋脊上,大家要是看不清它的样子,那就在景区里好好找找,还有很多它的卡通形象在脚踏实地得“守护”大家!
阿消提示
文物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更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如何更好地确保
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