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村
振
(相关资料图)
兴
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
我区涌现出一批“新农人”
他们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
在广袤田野挥洒汗水
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庆捷梁农机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邓中便是其中一员。2012年,他辞掉高校教师的“铁饭碗”,返乡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以科技智慧赋能农业发展。
在星桥镇河井村,邓中驾驶轮式旋耕机对农田进行裹边。
在星桥镇河井村
邓中熟练地驾驶轮式旋耕机
对农田进行裹边
为接下来的水稻种植做准备
“今年,我们将为8名种植大户、1700多户村民提供水稻全程托管或半程托管服务,服务面积8000余亩。”邓中介绍,这段时间,合作社的农业服务队每天忙着为托管对象的农田进行犁耕、蓄水等,确保不误农时、不耽春耕。
“以前受管理经验固化和投资成本考虑,采用‘粗放型’服务模式,导致服务细节不到位。”邓中说,为此,他们不断创新、细化水稻种植环节,在拓宽水稻社会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持续受益。
在星桥镇两路村,邓中在试飞农用无人机。(资料图)
今年
该合作社坚持“轮式裹边,履带旋耕”的平田原则,通过轮式旋耕机对农田进行裹边、履带式旋耕机进行旋耕和翻浆,来保证农田耕作层的完好性,提升农田稳水能力;同时,改进种植方式,根据水源、地理位置的不同,选择无人机直播、机插秧、手抛秧等方式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种植效率及产量。
邓中表示,搞农业不仅要坚持,还要转变思想,加强学习、蓄积力量。他们先后组织工人前往北京、成都等地参加社会化服务培训,并到绵阳、德阳等地学习出苗更匀、抗病更强、费用更省的工厂化集中育秧技术,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技能。
在星桥镇两路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重庆捷梁农机股份合作社工作人员操作旋耕机进行耕田作业。(资料图)
“把农业做好,为百姓服务好,这是我返乡扎根农村的初心,更是奋斗的动力。”邓中说,他相信,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试验,创新服务机制,持续探索社会化服务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农业社会化服务“稻”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文/图 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晓庆
责编 唐祎 审核 曾钰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