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针灸一科主任、主任医师黄丽萍入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1月月度人物。“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是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网上推荐评议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医的针灸疗法一直在我国流行并传播到世界,但中医针灸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黄丽萍以中医针灸事业为己任,坚持以身作则,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针灸做贡献。
“我从小就与银针结下了‘不解之缘’。”黄丽萍说,上小学时她听到老师所读的文章《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而感动;上中学时,她看到电影《无影灯下颂银针》中的画面而震撼,那些医生用银针治病救人的故事都印在她的心里,使她敬佩祖国医学的神奇,便下定决心成为一名中医医生。
“记得刚到医院工作时,我牢记李时珍《濒湖脉学》里的28种脉象,虽说得头头是道,可一碰到患者却茫然无措。”黄丽萍说,面对不懂的医学问题时,她反复请教科室的老专家,工作之余对着书本抠字眼,坚持学习实践,她谨记想用一根银针练就一双妙手,必须要多下功夫。
黄丽萍诊治的患者涉及内科、妇科、儿科和疑难杂症等,对症状的改善和病情控制也颇有心得,在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作用。“曾有位年轻女患者,胃部疼痛持续了一整夜。”黄丽萍说,第二天患者来就诊,当时只扎了一针,胃痛就瞬间缓解了。
了解黄丽萍针法的人,说她用针胆大,尤其善用头、面部的重要穴位和身体其他部位的一些穴位,疗效自然不俗。而“胆大”的背后,是她所具备的学识修养和高超的中医针灸技术。
多年来,黄丽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慕名而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上门诊时从早上8点忙到中午2点,都顾不上喝口水,一心想着要把挂了号的病人看完,有时候还会再加几个号,不能让病人白跑一趟。”黄丽萍说。
图为与病人交谈的黄丽萍。 石芙蓉 摄“我中风十多年了,刚来就诊时偏瘫、行动不便,经过黄医生的诊治,如今行动自如。”年过七旬的老人杨凯说,老伴年事已高,儿女不在身边,他对黄丽萍的医术非常信任,整个科室的温馨氛围让他们感到暖心。
黄丽萍所在的科室特别重视团结协作,“我明年就退休了,最不舍的还是我的病人和我们科室。”她表示,一个医生没有过硬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不行,一个团队集体没有团结协作精神更不行。
黄丽萍一直把“突出中医特色,发挥针灸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扩大针灸影响”作为科室目标,把治疗面瘫、中风、痹症,耳鸣耳聋等作为科室的优势。她感慨道,科室从最初只有8张病床、10余名医生的小科室发展到现在拥有4个科室、200多张床位的针灸康复医院,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三十多年来,黄丽萍用一枚银针、一双妙手,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病痛。无论是面对患者的夸赞,还是同行的敬佩,她始终保持医者的谦逊,“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我热爱中医针灸事业,愿意为此做出奉献。”(石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