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快讯 >

B站爆火的语文老师,在应试教育中找到平衡了吗? 天天新消息

来源:腾讯网 发布时间:2023-06-17 09:38:21

B站爆火的语文老师,在应试教育中找到平衡了吗?

看点 不管是刚刚过去的高考,还是不少地方正在进行中的中考,语文阅读及作文题,都能引发人们的热议。在祝福考生们金榜题名之际,我们也应看到,当下语文综合素养正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成绩?语文教学的本质又应该是什么呢?不妨来看下这位走红B站的语文老师的分享。


(相关资料图)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看天下实验室 (ID: vistaedulab)

文丨李心怡    编辑丨沈佳英   编版丨lulu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高盛元接受的语文教育都很枯燥无聊。老师直接把考点总结出来,他没有自己阅读,错把“骆驼祥子”当成“骆驼样子”。

第一次感到不一样,是进入大学后,他听了一节网课,钱理群讲鲁迅的《野草》。

讲台上的钱理群充满激情,目光锐利。在正式讲野草之前,钱理群提到鲁迅的一篇文章《我要骗人》。

鲁迅走出家门,遇到一个为灾民募捐的小女孩,他知道这钱最终会落入腐败的国民党政府手中,但仍然掏出钱,并告诉孩子,你在做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让他说假话的,是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钱理群讲自己每一次读到这篇故事都很震撼,鲁迅能够正视自己需要骗人的困境,需要极大的勇气。

鲁迅先生

高盛元感到这是一节太不一样的“语文课”。他从钱理群那里感受到了一个老师的魅力,更重要的,感受到了文学课堂应有的情感力量和思想力量。

2020年,北大硕士毕业后,他成为了深圳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从各种层面来说,这都是一份很好的工作,深圳的教师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几乎都是最好的,而教师,又是一份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高盛元决心成为一名不一样的语文老师。

学生喜欢高盛元的课,他的讲课视频意外在网络走红。2021年,他上传在B站的唐诗导读课,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点击超过两百万,超过五十万的人关注他,有人说他就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老师。他同时还出版了《昨夜星辰:高盛元的唐诗课》。

2022年,高盛元离开了他工作的学校。离开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完全理解并适应现有的语文教育模式也许是其中之一。

尽管离开了他很热爱的讲台,但他并没有停止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在他心里,一直有着一幅理想的语文教育的图景。

造一艘船

上第一节课前的晚上,高盛元很有仪式感地看了电影《死亡诗社》。这部影片讲述一位文学老师如何带领学生寻找知识之外更广阔的意义。学生称呼这位老师为“船长,我的船长”。

经常会有学生称呼高盛元为船长。有一位学生在得知他辞职之后,给他发了一条消息:船长,再见。但高盛元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那些学生的船长。他说那样的想法有些自恋。他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有点努力的语文老师。

但《死亡诗社》吻合高盛元最初兴奋的心情,因为他有许多畅想,想打造一个更理想的语文课堂。

在短视频横飞的时代,他首先要做的是争抢学生的注意力,同样的课堂内容,他会找到同学感兴趣的地方,用更幽默的方式表达。

高中第一学期,每周阅读课的统一书目是《乡土中国》,一个学期读这一本书,高盛元觉得有些浪费时间。

高盛元讲课视频截图

他快速地带学生梳理完这本书后,开始带大家读《诗经》,这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讲诗经的《关雎》,说里面的人单相思睡不着觉的时候,同学们在下面笑,因为他们也会有相同的经历。在高盛元看来,文学从根本上来讲是关于人的东西,只要是人,就可以从中找到关系,建立起关系,学生自然会觉得有趣。

讲到《黍离》,他会告诉大家,我们非常熟悉的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法就来自这里。

高盛元深知,应试教育下中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阅读量不够。

因此周末他不布置作业,而是让学生去读三万到四万字的中篇小说,比如阿城的《棋王》,毕飞宇的《青衣》,田耳的《一个人张灯结彩》,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也会在同题材电影快要上映时,让同学们去读双雪涛的原著《平原上的摩西》。

讲《鸿门宴》,他会带着学生阅读完整的《项羽本纪》;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他会引入罗伯特·麦基《故事》里的理论,教给学生写小说的方法。

他还准备了大量课本外的材料。他印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发给同学,让他们读完自己出阅读理解题,再让他们互相解答。这是让他们真正走进文章、阅读和感受的过程。

他还会给学生印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带着学生在课上完成了一次“剧本杀”。但那节课的结论是,凶手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说谎。而这才是人性可怕的地方。

学校图书馆装修好后,一节课上,高盛元专门带学生去图书馆,让他们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书。一个学生在那之后迷上了金庸,用课余时间读完了金庸所有的作品。两年的教师生涯最让高盛元觉得自豪的事情就是,每次去班里,都能看到每个人的桌子都摆着自己从图书馆里的借的书,“他们永远在阅读”。

建立起阅读的习惯,学生将会终生受益。无论进入社会后有多忙,只要打开一本书,另一个世界就会向他们敞开。

除了严肃的阅读,高盛元还会做趣味性专题。

在美食专题里,他梳理了从古至今的美食文章,从古代的张岱到近代的梁实秋。课堂最后五分钟,他则打开电脑,播放了《人生一串》和《舌尖上的中国》。

高盛元想让学生们看到,文学不仅存在于文字中,纪录片、电影中也有文学精神。

他的尝试都是想从源头解决学生在语文上的欠缺。不会做阅读题,是因为读不进去,于是想法设法让他们大量阅读,走进去读。不会写作文,是因为没有想法,于是他给学生布置辩论题,在辩论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比起成为船长,他想自己应该造一艘好船,学生可以自己驶向目的地。

“寻什么鸟导师”

高盛元尝试在监考时和学生一起闭卷答题,同样的两个半小时里,从第一个选择题到最后一篇作文,他都写了。他发现很多问题自己都答不到位。

“我的文学素养比他们更差吗?我的文学能力比他们更差吗?不是的。所以这让我困惑。”

他曾试图在理想的语文课堂和语文考试之间寻得一种平衡。

一个年级有42个班,他教两个平行班的语文。第一年,两个班都是倒数,最差的那个是第38名。不过一个学期之后,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都进入了年级前十。

从应试教育里走出来的高盛元清楚如何考试:把知识点给学生讲清楚,强化应试,刷题练习,一个班级的成绩就可以整体提高。

但这种平衡十分有限,在具体的学生身上,就失灵了。

他很难告诉学生,这样持续地进行训练就可以取得好的语文成绩。

更让高盛元感到无力的是,好几个对于文学感受力极强的同学,无法取得好成绩,他们答不对试卷上的题,不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可是这些同学的周记中,灵气展露无疑。

他还记得学生周记里的一句话:我不是想成佛,我只是在修行。学生能写出这样闪现着悟性的文字,但这和试卷上的成绩并不关联。

在他所在的学校,有深圳这座一线城市最优秀的中学生。他们聪明,自律,有目标,而当下,最大的目标,就是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他们知道怎么考试,更加清楚语文课对考试帮助并不大,因此偶尔会有同学在语文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高盛元也很清楚,他们并不是不尊重语文老师,而是想高效快速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和旋律。

许多家长可能认同他正在进行一些理想的语文教育,“但是对不起,他们现在迫切地需要的是一个好成绩,是漂亮的大学文凭”。高盛元能够理解他们的立场,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是最公平、最有机会上升的一条通道。

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好的语文教育是对的和好的,可是对的、好的东西他们就一定需要吗?

从教师这一职业的现实层面来讲,教学是和晋升关联最小的事情,工作年限、发表论文、得奖、参赛、视频课,项目课题,这些才是有助于提高职称和薪资的事情。

在两年的教学中,除了学校规定要上的公开课外,高盛元没有参加过比赛,也没有写过任何一篇论文。他觉得与其把工夫放在这些上,不如琢磨琢磨怎么上好一堂课。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一堂家常课,都能像公开课一样拿得出手,有不一样的地方。两年下来,他觉得自己基本做到了。

他和学生的问题都没有答案。不过,“迷茫不是一个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种可以一直存在的状态”。比起当一个总能给学生指出明路的导师,他更常常扮演一位充满迷茫的同路人。他几乎不解答同学的人生疑问,而是分享自己的不满、困惑、迷茫和弱点。

“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他们的老师,或者其他人也有同样的弱点、不满和困惑,我觉得这本身对他们来讲已经是一种鼓励和安慰了。”

他最后引用鲁迅《导师》里的一句话: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高盛元讲课视频截图

自由的普通人

苏轼是应试教育下的杰出学生。

高盛元会给学生举例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来说明一篇好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论点明确,逻辑清晰,论据恰当,有标准的议论文结构。

如同大多数考生,为了写好这一篇考场作文,苏轼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写了五十篇练习文章,成为了《策论》《进论》两本集子。

和其他考生的区别在于,苏轼不仅会写《刑赏忠厚之至论》,还会写《赤壁赋》。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有文学热情,因此不会被僵化的应试教育扼杀。

被扼杀的是普通人对于文学的兴 趣。

四月份,高盛元在广州参加一场线下活动时,现场一位中年女士站起来发言。她学的理工科,在高校做科研工作。过去许多年的教育里,她的语文老师总是告诉她不应该怎么写,应该怎么写,她不太擅长,也一直觉得自己大概对文科不感兴趣。人到中年,无意中听了高盛元的课,才发现文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她可以从中获得共鸣。

这位女士的话让高盛元深受感动,也很受启发,他想,我们的文学课堂不是要培养作家和天才,而是要让很多普通人意识到自己原来可以读懂文学,文学和自己有关系。

“原来很多时候,我心里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已经有人替我说了。这个时刻,他会获得安慰。”

在生硬地背诵课文的过程中,这些学生是否错过了其中的美?

《滕王阁序》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许多年后,在大城市孤单打拼的他们是否能意识到,这其实就是自己?

当“孔乙己脱下长衫”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时,这批年轻人在初三时学的课文终于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焕发其意义。

高盛元想,尽可能地多去阅读文学作品,其实是在为以后的人生做准备。

正如他在《昨夜星辰》一书中所写: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会觉得累,这个世界给我们的负担很多。但是能拿出一两分钟的时间读一首诗,能获得一两分钟的自由,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在他看来,语文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人成为更自由的人。

自由地生活和感受,而非活在别人限制好的框架内。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不要只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内,去感受别人的痛苦、迷茫、忧愁、喜悦,这是很重要的能力,也恰恰是现代人缺乏的能力。

比如说网络喷子。“从根本上来讲,他们就是当初缺了一堂语文课,一堂培养情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语文课。”

说到情感能力,高盛元会用杜甫举例,他用“辽阔”来形容杜甫,杜甫不会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伤春悲秋,他写《石壕吏》,关注他人的生存境遇;说到思考能力,高盛元会用鲁迅举例,鲁迅能够看穿事物的本质,想到以前没有人想过的事情,说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

在B站上传课程后,高盛元收到的最多的私信是:谢谢,第一次觉得文学这么有趣。

离开学校一年了,高盛元计划接下来在应试教育之外做新尝试,“重上语文课”。他想选择一些中学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如《孔乙己》《祝福》《范进中举》等等。

他希望,在这堂课上,成年人在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后,重新感受文学和生活的连接。而曾经被削减的,关于自由、情感和思考的一切,能够有机会重新发芽。

发现优质教育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