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快讯 >

北京海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98家 在全市占比超三成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9-16 10:11:11


(资料图)

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陈杭)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2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记者14日从北京市海淀区“两区”建设四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淀区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服务,截至2024年6月底,海淀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98家,占全市30.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3家,占全市39.4%。

所谓“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在全国率先打造Al大模型集聚区

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刘潇表示,“两区”建设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人工智能领域,海淀区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概念、在全国率先打造了Al大模型集聚区,集聚人工智能企业1300家,占全市的60%、占全国的1/6;医药健康产业,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中关村基因细胞药物产业孵化中心,推动康景生物、华谱科仪、翰宇药业等项目落地,依托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孵化企业156家;建立医疗科技场景建设工作机制,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设备等11个应用场景项目落地。

上半年海淀组团新设立企业1185家

刘潇表示,海淀区围绕基础制度、技术平台、产业体系、科创服务和品牌活动等维度,持续擦亮“创新自贸”品牌,加快培育“数智自贸”品牌。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驾驶、商业航天等领域,开展自贸会客厅系列活动,搭建常态化政产学研金服交流对话平台。全市首创出台海淀区裁决文书公开办法,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用人单位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进行网上公开。2024年上半年,海淀组团新设立企业1185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2.7亿美元;进出口同比增长70.3%,显示出其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京津冀协同社保帮办窗口”挂牌运行

刘潇表示,京津冀协同创新方面,海淀区依托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打造三地自贸试验区产业合作平台,累计实施项目208项,培育企业105家。聚焦支持“新两翼”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个重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更多协同发展的成果转化为民生红利。“京津冀协同社保帮办窗口”在海淀正式挂牌运行,为三地企业群众提供11项社会保险公共服务。

刘潇提到,海淀区将强化对未来产业、先进生产力发展促进和保障作用,突进深水区、攻坚硬骨头,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为中国高水平开放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完)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