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资讯 >

无人机 为鄂西山区建设“加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4-11-21 11:26:36

在湖北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阳光新村,连日的阴雨天气转晴,通往220千伏黄柏线18号铁塔的羊肠小道依然泥泞不堪。

带电作业班副班长饶留城一行人背着施工工器具,一步三滑,向海拔380余米高处的18号铁塔进发。他们今天的工作任务是在44米高的铁塔上加装两组避雷器。经过40多分钟的艰难攀行,终于到达作业塔下。

不过,他们没有随身携带避雷器,铁塔下也没有避雷器的踪迹。

国网十堰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总经理马家军介绍,一支避雷器重量达26公斤,如果将这个笨重的“铁疙瘩”从山下运送到380多米高的铁塔下,需要两组人员肩抬背扛才能完成。两人抬避雷器上山,不仅耗费体力,还需要密切配合,加之路面湿滑,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并且增加了检修时间。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无人机在输电线路的应用、推广,全力提升工作质效。因此,此次作业采用大型无人机将避雷器运送至铁塔下。

“无人机安全检查、载重安全检查已完成,请求前往作业点。”上午9时许,无人机飞手彭慧恩在固定好避雷器后,向作业负责人上官玉金报告。

“起飞!”随着指令发出,八旋翼无人机“嗡”的一声,掀起一股强大的气浪将地面的杂物吹得四散开来。挂载在无人机起吊装置上的绳索牢牢拴住避雷器,在空中轻轻晃动。

“注意速度,保持匀速飞行。”上官玉金叮嘱飞手彭慧恩。

经过5分钟的飞行,第一支26公斤的避雷器精准到达18号铁塔下预定的位置。解开系在避雷器上的绳索,无人机快速返回,接着开始运送。

“以前,车辆无法将这些笨重物资材料运送到铁塔附近,全靠传统的‘人扛骡驮’等方式运输,往往需要人等物资到位,现在利用无人机运送两组避雷装置,仅需15分钟左右,检修效率提高了数十倍。”饶留城兴奋地说。

据了解,此次作业的220千伏黄柏线,是黄龙滩水力发电厂重要的电能外送线路,为保障迎峰度冬清洁能源的供给安全,当地供电部门在秋检期间发现了这一安全隐患。虽然,冬日发生雷击的概率很小,但为了以防万一,迅速使用无人机吊运物资对线路进行了消缺。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