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纵横 聚焦 快讯 热点 手机版
综合 >

武汉地铁应用仿生绿化 “种”出三座公园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08 14:53:1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曾斯 袁永华

地铁出入口周边,既要满足人行道、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流,又要保证各种公共设施完备。在有限的绿化面积条件下,如何确保植物生长存活?8月7日,武汉地铁公司工作人员武凌云介绍,该公司采用仿生绿化理念,已成功“种”出科普公园站、琴台站、竹叶山站三座公园式地铁站。

武凌云介绍,仿生绿化是模仿自然生态圈的一种植物配置做法。在一片区域中,从最下层草籽开始,到第二层的植被植物,再到第三层的灌木或者球类植物,最后到最上层的乔木或大灌木。

这种做法旨在模仿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从一个湿地空间的最下层水体开始,向上游扩展到水生植物、地被、草本、灌木和多年生乔木。植物和水体足够丰富以后,自然会有昆虫鸟兽“入住”,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为此,武汉地铁在景观设计中,充分采取仿生绿化理念,通过立体维度设计,采用多层植物配置方法,对景观绿化进行分层。上层植物分化阳光,下层植物固土蓄水,形成了一个简易的自循环系统,在有限的平行面积中实现更优绿化。

在地铁8号线竹叶山站C1出入口,武凌云指着已成林的大灌木、茂密的乔木、葱绿的灌木说,地上景观以人行车行视角作为视觉中心,重点进行植物配置,以落叶乔木或灌木为主,高度适中,适合在城市道路旁作为景观树使用,抗烟尘抗风能力强,对城市环境提升帮助大。

武凌云说,下层灌木根系细密,能提高土壤的携水能力,对洪涝气候有一定的生物自适应性,减少后期应对灾害性气候的维护成本。上层大乔木有足够优越的生长条件,在城市中基本可以做到常绿常青,多年生长的繁茂枝叶可以抵御较大程度风沙,防风降噪减少空气污染,分割人流车流,提升城市环境。

武凌云介绍,目前在武汉地铁的车站出入口广场绿化以及用于分割道路的花坛,普遍使用仿生绿化做法。已建成的6号线琴台站由于周边地形高差较大,土壤含水量不容易保持。通过先期种植地被植物覆盖土坡,增加携水能力,使坡面也可以种植少量乔木,提高绿化率。

(受访单位供图)

关键词: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6840号-34
 

营业执照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