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IT 健康 通信 教育 手机版
资讯 > 汽车 >

中国汽车拥有“中国芯”是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发布时间:2020-08-31 15:03:08

日前,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和国际合作等八方面,提出37项举措,以提升两大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在美国对华为发动一系列制裁,以及打压中国软件产业的背景下,《若干政策》的出台意义深远。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结合中芯国际耗时不到20天便在科创板上市,可见国家的支持力度和市场的投资热情。相信《若干政策》的出台,将激发我国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创新活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中国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技术上存在明显短板。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中国自给率偏低,严重依赖进口。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累计进口金额为3055.5亿美元,出口金额为1015.78亿美元,贸易逆差近204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累计进口1546.1亿美元,同比增长12.2%,是进口额最大的商品;出口505.1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1000亿美元。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网络、自动驾驶等新兴科技的持续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从汽车行业看,随着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的发展,对IGBT芯片和自动驾驶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IGBT是汽车电控的核心,其成本占电机控制器总成本的近50%,占整车成本的7%~10%,是纯电动汽车除电池外最昂贵的部件,我国新能源汽车IGBT产品98%以上依赖进口。同样,自动驾驶芯片也是国外品牌一统江湖。在车用芯片方面,我国目前仅有比亚迪、华为、寒武纪、地平线等少数几家企业有所布局。从实际应用来看,车规级芯片是恩智浦、英伟达、英飞凌、Mobileye、德州仪器等国外品牌的天下。

中国是全球新车产销第一大国,对车用芯片的需求自然是最多的。随着国际环境发生变化,随着《若干政策》的出台落地,无论是从产业安全、供应链完整、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还是产业高质量发展角度看,让中国汽车早日拥有“中国芯”是必由之路,这就需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全方位赶超。

不过,要想在集成电路产业取得突破并不容易。产业发展了几十年,业务模式已经成熟,国际分工已然形成,且基本稳定。IDM模式、Foundry模式、Fablees模式都是基于各自企业的特点而逐渐演化形成的,由于试错代价太过高昂,大多数企业很少去跨界尝试。作为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以海量投资作为“入场券”。无论是制造、测试、封装,动辄要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规模,没有投入的底气就无法在竞争中拔得头筹。同时,研发和技术的成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但当前我国相关人才明显稀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8-2019年版)》显示,我国半导体从业人员总计46.1万人,预计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规模为72.2万人左右,还有近30万人的缺口,尤其是高端人才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更何况,车规级芯片的研发难度和技术含量更高,对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和长效性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

笔者认为,汽车行业应当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要像此前对待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关键零部件一样,重视汽车芯片。首先,相关行业应携手联动,集合资源,共同攻关。汽车行业应与集成电路等行业加大协同力度,明确本行业的独特需求,加强合作。其次,要敢于试错。自主芯片发展需要应用支撑,不要怕自主芯片有缺陷,要敢于尝试,积极改进。正如广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坚近日在公开场合所说,作为国有整车厂,要肩负起应用国产芯片的勇气,在控制、微处理器、逻辑芯片、功率器件等方面踊跃尝试中国芯片。第三,要短期与远期共同谋划。短期看,向跨国公司采购芯片是经济之举,也暂时没有供应安全之忧;但从长期看,行业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在舒适圈中打转,要积极谋求芯片领域的自主安全可控。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