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消费 创业 汽车 商业 房产 互联网 IT 健康 通信 教育 手机版
资讯 > 房产 >

山东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1-05-12 08:45:09

制度创新引来基层人才活水、文化浸润劲吹乡村文明新风、党组织引领拓展村级发展能力……2018年以来,山东在探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过程中,夯实产业根基的同时注重动力提升,在人才集聚、文化铸魂、组织引领等方面下大力气,通过提升乡村“软实力”,进而为振兴提供“硬支撑”,搅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外引内育

破解“谁来种地”人才困局

2.8万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5.4万名乡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直评”获得中高级职称,330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获得专业技术职称。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刘同理说,这份乡村人才制度改革的成绩单,是山东以城带乡促进人才资源下沉基层的结果,极大破解了“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

在胶州市洋河镇朱季村,种了大半辈子地66岁的杜高古,2020年获评“农民农艺师”中级职称,这让因种植技术创新有功的他在当地名闻一时。山东打破学历、论文、科研成果等条框限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激发乡村人才发展动力。

山东专门设立专属基层的高级职称,建立“直评直聘”通道。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夏鲁青说,符合条件的乡镇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评审通过即可聘用。

为推动编制、人才资源下沉,山东为乡镇增加事业编制1.3万名,下达基层用编计划3837名。同时,山东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推广、技术指导、农民培训与创新创业活动。

山东还广开门路引人才,为乡村振兴引“火种”。3年前,泗水县东仲都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干过建筑工程和室内设计的田彬返乡后,以合伙人招项目、用项目招合伙人,投资3000余万元,把这个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目前,泗水县已招募173位“合伙人”,促成项目146个,落地资金6亿多元。

一边招引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凤凰”,一边从乡村内部培育发展“领头雁”,山东已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高素质农民4.2万人,支持经营成果、致富经验就地转化和推广普及。

山东还发动群团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山东省共青团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通过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帮助返乡在乡青年创新创业,并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乡村“好青年”入党,列为村级后备干部。目前共选树“好青年”12万余名,7000余名成长为村级后备干部。

软硬兼修

补齐乡村文化“精神短板”

“尊师重教、崇文尚礼,我们这个只有1300多人的村近年来走出了50多名教师和80多名医护工作者。”说起村里的文化传承,安丘市丘家庄党支部书记邱在明一脸自豪。

走进丘家庄,记者看到,鲜花绿树簇拥下,街道整洁有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初心堂、弘医堂、汇文堂等比邻而居。“依托文明实践站,村里组建了龙灯秧歌队、老年红歌队、少儿锣鼓队等十几支文艺队伍,生态与文化齐振兴。”邱在明说。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阵地,山东稳步推进乡村塑形铸魂工程,补齐乡村振兴的精神短板。目前山东县乡两级基本实现实践中心全覆盖,村级实践站覆盖率80%,逐步探索完善“输血+造血”的双向机制、“点单+配送”的服务机制、“甄选+培训”的管理机制、“激励+考核”的保障机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在农村设立2.4万余个儒学讲堂。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尼山书院秘书长李西宁说,作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山东用儒家思想滋养乡村,年开展活动12万余场次,参与群众353万人次。

“用传统美德教化群众,对陈规陋习坚决摒弃。”沂水县委书记薛峰介绍,当地推行“惠民礼葬”改革,通过财政兜底,群众殡葬相关费用全部免除,农村“死不起、葬不起”问题迎刃而解。

为打造文明乡风,山东积极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制定发布《文明殡葬工作指南》工作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文明殡葬标准的省份。

文化振兴离不开文化产业支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说,山东实施“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工程,培育形成一批木版年画、剪纸、草柳编制作等专业镇、村,吸纳省定贫困村就业人口17.6万人,带动23万人就业。同时,山东注重文旅融合,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串联起86个乡村旅游规模化村庄和41个精品景区。

筑牢堡垒

激活引领发展“头雁效应”

沂源县燕崖镇地处沂蒙山区,不少村遇上选人难、产业小而散、发展空间窄等问题。燕崖镇从村庄地缘相邻、产业相连、资源相融出发,将全镇划片成立4个联村党委,由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任书记,优秀村干部任委员,通过区域组织联建,统筹整合各联建村干部、人才、资源等要素。

燕崖镇党委书记宋传伟说,4个联村党委握指成拳,把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组织各村石匠、木匠、铁匠以及种植和营销能手等,近两年累计发动2万人次村民义务参与乡村建设,仅垒建石头景观墙就达1.2万米,吸引100多名优秀人才反哺乡村创业。

联村党委是山东基层组织振兴的有效探索,目前全省已建立党建联合体、党建联盟等联合党组织2011个。沂源县委书记王义朴认为,通过推进组织相融、队伍相融、思想相融,使“小组织”变成“大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党在农村的全面集中领导,提升了农村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

为推动组织振兴,山东还实施了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过硬党支部建设“百千万计划”,从退役军人、机关干部、企业家等人员中遴选3819名村党组织书记,回引近万名人才到村任职,完成7273个软弱涣散村和相对后进村整顿。同时,先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下基层”,组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选派9078名干部到重点村和所在县、乡开展帮扶。

富不富,看支部。山东深化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省3万元以下薄弱村基本清零、10万元以上村达到30%。

山东省委组织副部长朱开国说,为提升村党组织引领村级发展能力,山东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股份合作把村集体和农民紧紧捆在一起,把分散的土地、资金、资源等聚起来,统一进行生产经营或提供社会化服务,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

“以前南坡里种麦子,北坡里种地瓜,一年换不了几个钱。”昌乐县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说,党支部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走“党支部+合作社”这条路,搞蔬菜大棚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合作社基地面积达1200亩,认证了绿色产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

在栖霞市衣家村,支部通过成立以劳动力入股的合作社,创新“工票”制度,把全村50余户组织起来,不到7个月的时间,硬是在荒山中开辟出一条长5.5公里、宽5.5米的山路,在山顶上建起2座大型蓄水池。

目前,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已经遍布齐鲁大地的广袤农田,数量达3.7万家,覆盖3.6万个行政村,入社成员286万户,集体增收9亿多元,带动群众增收51亿多元。

不少干部认为,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唱主角,由“站着看”到“领着干”,形成党组织引领、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乡村振兴“大合唱”,有力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如何更加有效组织农民群众这一时代命题。

责任编辑:FG003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所有文章、评论、信息、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2013-2020  高陵经济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     glxcb.cn    All Rights Reserved